返回栏目
健康之家白领 • 正文

飞速成长中关村 创新涌动硅谷城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

站在今天的海淀区中关村大街上,除了高楼大厦、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的繁华景象,你一定能看到黄庄路口那座屹立在鲜花草坪中外形独特的现代雕塑——《生命》。中关村“土著”虽然都戏称它为“大麻花儿”,但其实都知道这是DNA双螺旋结构。这盘旋上升的双螺旋造型,正是中关村挺立潮头、勇攀高峰、科学发展、生生不息、创新不止的发展轨迹。

1978年至2018年,40年风起云涌的时代,造就了海淀中关村大浪淘沙、英雄辈出的辉煌与荣耀。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到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从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到全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海淀中关村紧跟技术革命浪潮,突破体制机制束缚,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矢志创新的康庄大道。这条大道发源自海淀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通向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海淀中关村创新发展的40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生动缩影。

两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多家上市公司、近40家独角兽企业……如今的海淀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样板间,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一个先行者,更成为了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

未来,海淀将按照首都“三城一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战场的要求,在海淀全域奋力推进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以中关村大街为主脉,在“海淀创新发展16条”新政支撑下,形成核心要素集聚、服务链条完整、功能协同融合的产业空间格局,并且放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创新的角度,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最终将海淀打造成宜居宜业宜商宜学的首善之区。

故事

曾经一片低矮房 如今瞩目创新区

如果要倒退40年,51岁的中关村“土著”沈爱民怎么也不敢想,家门口这片平房胡同会成为世界知名的创新区、科技创新的代名词、首都发展的金名片。40年光阴荏苒,沈爱民眼看着中关村大街变宽变靓、中关村西区从低矮的平房“长”成林立的高楼,街区行走的人们从小商小贩变成了都市白领……

这里曾是一片低矮平房

北四环中关村一桥的西南角,紧邻地铁4号线中关村站。正值早高峰时段,衣着光鲜的白领、身背双肩包的IT一族们从地铁口鱼贯而出,涌向周边鼎好、中芯、微软、e世界等大厦。站在路边的沈爱民,却好似时光倒流般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地铁站口附近是一大片高粱地,冰窖胡同真的有个冰窖,我小时候还在用呢。”

顺着中关村一桥向南步行,走在中关村大街上,勾起了沈爱民更多的回忆。今天的中关村大街北起中关村一桥,南到四通桥,是一条双向八车道的宽敞马路。然而早在清代,这条路名叫白颐路,是一条通往西郊的主干路。上世纪90年代以前,这条街还只是一条拥有双向两车道的普通马路。

跟着沈爱民继续南行,顺着丹棱街向西来到了中关村西区,丹棱SOHO的所在地是他从小居住的居民区。“现在的中关村西区,以前全是胡同和矮平房,有少量的公办企业,但绝大多数住的都是普通老百姓,三层楼都少见呢。”回忆又把他拉回了三十多年前,骑着自行车的他穿梭在胡同里。令他铭记至今的,是那胡同又短又窄和那百废待兴的年代。

超速成长的电子一条街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以中科院陈春先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工作者到中关村创办民营科技企业,中关村电子一条街逐渐形成。1988年,国务院批示,以中关村为中心打造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自此中关村的名气大了起来。

科学的春天,让中关村一带有了万物勃发的朝气。沈爱民记得,沿着中关村大街西侧的那排小门脸,逐渐成了卖电脑的“主战场”。他也目睹了当时中关村作为北方电子产品集散地带来的繁荣。

“最红火的时候要算上世纪80年代末了,那些小门脸里的买卖都跟计算机有关,对我们来说,那是高科技,很神秘啊。”一台286电脑售价一万多,而且很多都是国产电脑,当时一个月才挣百十来块钱的沈爱民感叹。

这样的热闹虽然让当地居民开了眼,但是也带来不少问题,最严重的就是拥堵。彼时,为了缓解周边交通状况,中关村大街进行了改造,地下埋建了雨污和各种管线,车道拓宽成了双向八车道。

中关村西区“长高”了

电子一条街的热闹景象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末。1999年6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政府,同意加快中关村建设的请示,中关村的功能由“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升格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关村的城市面貌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十年创一流。”现任海淀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徐文冬现在还记得当时的建设口号。在那个时候,区政府是最早一批腾退办公空间、让位中关村发展的单位之一。随后,沈爱民所在的平房社区拆迁了,大批的居民搬走了,塔吊和施工队来了,中关村西区渐渐开始“长高”了。

电子一条街的闻名与困境

当时,在中关村西区,除了1999年就已经建好的海龙大厦,在中关村西区“长高”的还有另外两座高楼:鼎好和e世界。徐文冬回忆,在2000年到2006年期间电子卖场的黄金时期,很多市民会跑来中关村,逛上大半天,攒一台电脑,或淘上几张光盘。有人曾经做过测算,1999年开业的海龙大厦在随后几年的日均客流量都在3万人次到4万人次。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逐渐普及,同质化的内部竞争,以及后来电商的兴起,很多商家难以为继,逐渐出现了假货、黑导购、强买强卖等问题,甚至让电子一条街背负了“骗子一条街”的骂名,鼎好、海龙一带日渐萧条,客流量迅速走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一个全新的时代大幕拉开

徐文冬说,2009年,中关村西区业态启动调整,将不再鼓励发展电子卖场等业态,昔日的电子一条街彻底转型为创新创业一条街,而“金三角”——鼎好、海龙、e世界转型升级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智能硬件创新中心、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截至目前,中关村西区共腾退出60万平方米的电子卖场和商业面积,引入了59家包括创新工场、创业公社、优客工场等在内的创业孵化机构,以及蔚来汽车、融360、ofo小黄车等6家独角兽企业。

随着2010年中关村科学城的启动建设,中关村大街的概念将向南北延伸,南起白石桥,向北穿过首体、清华西门直到北清路,全长约20公里,成为中关村科学城的“主纵轴”。对中关村大街这个40年来无时无刻不孕育着发展潜能的承载地而言,全新的时代大幕已经拉开。

人物

中关村西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陈国启:天天跑卖场劝说商户转型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商务合作:QQ 37336115

健康之家,专业健康门户网站!